笔趣阁

阅体网>陛下他总在翻旧账免费阅读全文 > 第26章 起火 顾朔磨牙 你现在有事了(第4页)

第26章 起火 顾朔磨牙 你现在有事了(第4页)

两本书的行文风格也大不相同,苏景同的书和他人一样讨厌,讲解虽然深入浅出,但不难看出此人的优越感,书中坚持自己写的书最实用最适合入门;姜时修的书温和客观,态度谦卑,诚邀广大学子共同探讨。

这必不能是同一人。

霍方抹掉额头上的汗,他是疯了,才如此疑神疑鬼。

无论是理智还是情感,他都应当打开姜时修的《攻守的边界》,他也是这麽打算的,比起看苏景同的絮叨,看姜时修的探讨更好,手指触及书时,鬼使神差地换了个方向,打开了另一本。

霍方为自己找理由:我看完他的书,才能更好的批判他。

从正午看到太阳落山,霍方的手一刻没停下来过,他起初还只是抱着挑刺的念头,看了两页便开始找纸张誊抄记录重点,等他把手头的纸抄完,屋内昏暗到彻底看不清,霍方才恋恋不舍地起来点烛火——不是不能早点烛火,只是他迫不及待想看後文,于是连点烛火都成了浪费时间的负担。

霍方点起烛火,回头打算继续看,他的确沉浸在其中一下午,但其实看了不过三分之一,他重点在誊抄记录,毕竟苏景同的书是禁书,全天下可能只有苏景同这里还残存一本。

霍方心里空落落的难受起来,他看了一下午,终于明白苏景同为什麽要写这本书。大周在战乱前和平了几十年,安逸的生活让将士们的骨头变得酥软,让军师们改行讨生活,以至于战乱发生时,久经沙场的老将都老得上不了战场丶年轻的新人全是纸上谈兵没经历过实战,至于军师们,大周已经没有军师了,军师是在战场上才能发挥作用的活计,没有战乱,哪里会有军师。

书籍的珍贵犹胜黄金,军师的理论学习需要极其宽泛的阅读。苏景同这本书融合了天下兵法的精华,他试图用一本书快速大量培养军师。

霍方茫然地想:可这本书被禁了。

他又看不明白苏景同了,他写书的目的是为了保家卫国,可又为什麽要叛国呢?

恍惚间,老学究的话又在他脑中回响:“你是勤学堂的吧?老朽听说他在勤学堂讲学……昨天你们……”

老学究的声音低落下去,昨天全太学学子恶搞苏景同结果反被整的事想必传得轰轰烈烈,连这位足不出门的老学究都听到了。

他似乎很想说几句,但话到嘴边,不知道怎麽说出口,唉了几声,犹犹豫豫,几次三番开口都又憋了回去,最後在他临走时,老学究终于对着他的背影艰涩地说了一句:“时祯是个好孩子,你们……”

霍方回头看他,他又一次说不下去,似乎也知道在太学府为叛国的人说话不合适,只能干巴巴地重复道:“他是好孩子。”

老学究吞回了後半句:你们别欺负他。

好孩子苏景同在晚膳时分准点踏入正殿,视线在晚膳上转了一圈,苏景同沉默一瞬,诚恳地问潘啓:“今天怎麽了,日子不过了?”

今晚的菜色颇有摄政王府的矫情做作风格。

主菜名唤月下瑶台。用鲜芦笋丶干贝丶竹荪丶鱼骨丶鱼肚丶虾丶海参丶荠菜丶马蹄果丶荷叶丶丝瓜丶秀珍菇丶莲藕丶木耳等食材精心雕琢,复刻出月下瑶台的亭台楼阁,雕梁画栋丶精巧繁复,又用鸡丶鸭丶鲍鱼丶猪骨丶冬笋丶板栗丶白果丶火腿丶肘子吊高汤,拟制云梦泽。

配菜是满江红丶四时春丶瑶柱翠玉丶山家三翠。甜品是玉玲珑丶南海金丝燕。

主打味道不一定好吃,但破费人工。只月下瑶台中的拇指大的小凉亭,细细看去,还能看到凉亭柱子上雕刻的双龙戏珠的龙眼龙须,苏景同记得摄政王府做这道菜时,光雕刻亭台楼阁这一道工序,需要十五个专做微雕的大厨一起忙活两个时辰。

菜名别致——听菜名不知到底是什麽菜。

苏景同爱这些附庸风雅的菜,用膳时还要臭讲究,依据当天菜色搭配不同的香料丶不同的衣裳——丫鬟仆役也得跟着换,吃月下瑶台要去水榭亭台丶吃红藕香残玉要去荷花池丶吃山野知春早要去後山竹林。

顾朔喜欢简单的生活。他在摄政王府时,苏景同一次没敢叫小厨房做败家玩意儿。

现在顾朔是政事压力大,终于疯了麽?苏景同认真地想。

顾朔瞥他:“坐。”

苏景同战战兢兢,他又想到新的可能——顾朔可能要把他扔江南去,这是送行饭。据说送行都要给吃顿好的。

顾朔蹙眉:“怎麽了?”为什麽一脸悲痛像上刑场。

苏景同抽抽鼻子,“我明天还能见到陛下吗?”

顾朔不知他从哪里抽风来的话,但他习惯苏景同天马行空的跳脱思维,淡定道:“可。”

哦。

那没事了。

苏景同接受了这桌鸿门宴。

顾朔用膳时不爱说话,苏景同心里揣测顾朔用意,也没兴致说话。

顾朔馀光瞥苏景同,苏景同满脸凝重,但比先前动筷子频繁,吃了月下瑶台的月亮和亭台轩各一个,满江红的一片鱼肉一块豆腐,四时春一样一口,瑶柱翠玉一一筷子“瑶柱”一筷子“翠玉”,山家三翠一样一筷子,两勺玉玲珑丶半盏南海金丝燕。

顾朔迟疑:明儿若做个八仙过海,他是要吃八口麽?若真如此,尚食局不妨研究怎麽做一百零八罗汉。

用完晚膳,顾朔逼着苏景同在宫里散步了半个时辰才许回来。

苏景同从左正卿那儿要到银钱,买了炭火锅炉,试图自己烧一壶热水出来——他不会用炉子,但经过这两天蹲点观察,他认为自己具备了充足的理论知识和旁观实战经验。

不出意外,他应当是个动手小天才。

顾朔在暖阁中批奏折,西南王一党正在陆续被审查,咬出不少事情来,朝廷要大换血,顾朔要吏部拟人选,吏部不敢擅专,尤其这个时候分外敏感,于是每个人选都介绍得十分详尽,破费功夫。

禁军首领江天也上了折子,这几日潘啓在用裁减宫人的理由清理宫里的奸细,竟从广明宫发现了一个西南反贼插进来的奸细,手都能伸进广明宫来,江天坐不住,插了一手,让星纪卫拿下奸细,上书汇报。

顾朔批:“严查,莫打草……”

广明宫院中一人突然高呼“走水了——走水了——”,宫里立时糟乱起来,叫嚷的,狂奔的,乱做一团。

“真走水了——快快快,提水桶来——”不知是谁又喊了一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